培育新質生產力 匯聚發展新動能 搶抓機遇 塑強數字經濟發展新優勢
發布日期:2024-02-20 瀏覽次數:26
公司技術副總監尚祥近日接受濟南電視臺記者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采訪。山東國耀量子雷達科技有限公司扎根濟南5年多來,創新產品研發腳步越走越快,目前已經生產了100多臺光量子雷達,在全國100多個城市實現了應用,與此同時,組建了全國首個“顆粒物光量子雷達監測網絡”。
全文如下:
本文來源:濟南廣電·天下泉城
今年全國兩會,新質生產力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被列為2024年十大工作任務的首位。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2024年,濟南將堅決扛牢責任,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速新舊動能轉換,以新質生產力為“強新優富美高”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建設注入更加澎湃的發展動能。
位于歷下區長嶺高科片區的濟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首期100P算力已上線試運行,目前主要用于華為自研網絡運維大模型、互動問答大模型訓練等。濟南科金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侯若冰說,首期100P算力全部采用國產化算力集群設備,相當于5萬臺高性能計算機的計算水平的總和,目前除既有算力已經在為華為大語言互動交互模型提供訓練以外,另外已經開展面向企事業單位、高校、科研院所展開算力租賃、模型國產化適配遷移以及訓練調優等工作。據介紹,濟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作為省、市重點項目,是加快構建“數字濟南”建設的重要牽引,更是搭建數字基礎設施體系的重要保障。項目正式運行將有力推動智能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社會提供大規模AI算力,提升模型精度,加速人工智能算法創新和應用進程,為各類智慧應用提供“最強大腦”。
濟南科金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侯若冰表示,隨著算力總量的進一步提升,作為新質生產力的新型基礎設施,進一步在“算力、算法、算網、算數”四算方面作補充,以高效的國產化算力促進數據資源共享、推動產業智能化升級、為數字經濟、產業結構升級注入新動能,贏得更大主動權。
在數字經濟新賽道上,濟南在量子技術這一領域也進行了前瞻性布局,推動一批又一批創新成果走出實驗室,實現轉化應用。位于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樓頂的五臺光量子雷達正在緊張工作,通過量子雷達發出的非可見光光束,可以精準測量出周圍大氣中污染物的濃度和準確位置。山東國耀量子雷達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監尚祥說,光量子雷達其實是屬于量子精密測量領域,相比于傳統的激光雷達光量子雷達的探測精度提高了大約100倍,掃描速度很快,這也是得益于量子精密測量的技術,6到8分鐘就可以進行一整圈的探測,這樣能夠保證所有的污染,不管是外來污染,還是本地生成的污染,都能夠進行一個報警。
山東國耀量子雷達科技有限公司扎根濟南5年多來,創新產品研發腳步越走越快,目前已經生產了100多臺光量子雷達,在全國100多個城市實現了應用,與此同時,組建了全國首個“顆粒物光量子雷達監測網絡”。
山東國耀量子雷達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監尚祥介紹說,身后大屏幕上展示的就是國內首張光量子雷達監測網,綠色部分表示它正在實時掃描,黃色表示它報出來的污染點的點位,它主要是面向環保部門提供一個污染源,實時定位服務的,我們目前在濟南市已經布了16個站點,現在的污染源是完全做到一個智能識別,它的準確率能夠達到95%以上。
當前,山東國耀量子雷達科技有限公司還在積極拓展產品應用,不斷豐富產品應用場景,進一步擴展市場空間。
山東國耀量子雷達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監尚祥說,“我們目前主要的應用領域是氣象、環保、交通等領域,面向未來,正在開發面向雙碳的激光雷達,主要進行二氧化碳的一個監測,通過新的產品序列來實現新質生產力,在這一領域的加快應用。”數字經濟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環節,從濟南客觀實際看,數字經濟是濟南發力早、力度大、比較優勢明顯的重點支柱產業領域,目前已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之一。今年是數字濟南建設“全面提升年”,濟南將持續用力,搶抓新質生產力發展新機遇,加快數字技術向各行業滲透擴散、與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方位數字化轉型,為省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加強勁的發展動能。